Web Title:健康促進健康促進

菸的危害

國人十大死因大都和吸菸有關,包含癌症、心臟病、中風及慢性肺部疾病等。每年至少有2萬人死於菸害,平均每25分鐘就有1人因菸害而失去生命。美國癌症協會(ACS) 2013的菸草與健康圖鑑《Tobacco Atlas》表示,全球8億男性吸菸者中,約20%來自高收入國家,80%以上在中低收入國家;約2億女性有吸菸的習慣,其中50%來自高收入國家;50%在中低收入國家。在全球中,男性約80%的肺癌死亡和女性約50%的肺癌死亡是由吸菸導致的。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2013年發表的非傳染性疾病各國概況顯示,全球非傳染疾病為世界最大死因,約有63%的死亡是由非傳染性疾病所引起的,多數非傳染病是可預防的,而吸菸是引起全球死亡之危險因子最主要的風險因素,因而預防或控制菸品成為全球首要的可預防死亡之措施。從2002年以來,菸害導致全球死亡人數增長近3倍,每年全球平均已有600萬人死於菸害,平均每5.3秒即有1人死於菸害,使用菸品者平均壽命減少約15年,若菸害未能加以控制,至2030年,每年將有800萬人死於吸菸相關疾病,吸菸已於20世紀讓1億人失去生命,21世紀將奪去10億人的生命。事實上,吸菸幾乎傷害身體的每個器官,即使不直接造成死亡,對於吸菸者的生活品質也多少會有影響,例如:呼吸困難、工作不便等。

吸菸更是致癌的主因之一,菸草中含有超過7,000種化學物質和化合物,其中數百種是有毒的,至少有93種已知的致癌物,世界衛生組織指出,菸、酒、不健康飲食、缺乏身體活動及肥胖等主要危險因子,佔癌症死因的30%。佔國人罹癌排行榜加總6成左右的大腸癌、肝癌、肺癌、乳癌及口腔癌等五種癌症,都與前述致癌因子有關。如:肺癌的發生受到吸菸與二手菸的影響甚大,口腔癌及食道癌與抽菸、喝酒、嚼檳榔息息相關。

至少有22%的癌症由菸害造成,世界衛生組織指出,與吸菸者同住,得到肺癌的機會比一般民眾高出20%-30%,長期二手菸暴露更會造成或加重孩童呼吸道疾病,且與兒童白血病、淋巴瘤、大腦與中樞神經系統病變、肝母細胞瘤等癌症有關。菸草內主要引致癌症的物質來自焦油,可能直接引發的癌症包括肺癌、口腔癌、咽頭癌、喉頭癌、膀胱癌、食道癌,而間接可引發的癌症包含頸癌、血癌 (骨髓性白血病)、胃癌、肝癌、腎臟癌、胰臟癌、大腸癌、子宮頸癌等。

以肺癌為例,在美國,男性吸菸者罹患肺癌的機率是非吸菸者的23倍,女性吸菸者罹患肺癌的機率是非吸菸者的13倍;肺癌是癌症死亡的主因,平均85%的肺癌死亡歸因於吸菸,且吸菸的肺癌患者中,男性死亡率是非吸菸者的22倍,女性死亡率是非吸菸者的12倍;而在台灣,每5個癌症死亡人口便有1個死於肺癌,肺癌已經連續多年位居國人癌症死因的第一位。

雖然政府於86年9月開始實施菸害防制法後,國人吸菸率已大幅下降,但依過去各國數據吸菸率下降20年,及戒菸20年後肺癌發生率及死亡率才會下降。需特別提醒二手菸暴露問題對肺癌所造成的影響也不容小覷,特別是家庭二手菸的暴露,根據國民健康署調查資料顯示,我國18歲以上女性家庭二手菸暴露率曾一度從97年的26.3%降至100年的17.3%,但其後又上升到109年27.4%,顯示仍有超過2成女性在家庭中遭受到二手菸的危害。長期暴露在二手菸下,不僅會造成如氣喘、支氣管炎和肺氣腫的胸腔問題和心臟病外,還會增加罹患肺癌的危險。

根據2011年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研究,不存在任何一種完全安全的菸草製品,包括低焦油紙菸已被科學證明幾乎傷害身體每個器官,進而增加病殘率和病死率,無菸菸草製品也是增加口腔癌的風險。即使吸淡菸,對於降低癌症罹患機率也無顯著差異;吸菸也會影響癌症的治療及預後,因為吸菸會啟動體內的尼古丁受器,促進癌細胞持續增長,無論哪一種癌症治療方法都會因此效果打折;研究也發現,吸菸的急性骨髓白血病患者治療後緩解期間較短,也較易在白血球低下時發生感染。
戒菸,則可以降低罹患及死於癌症的風險,效益會隨著戒菸期間越長而增加,但會因每個人的菸齡和菸量有所差異;即使是已罹癌的吸菸者,戒菸都能降低罹患第二種癌症的機率;然而,每種癌症的罹患風險降低不一,例如:肺癌在戒菸5年後即大為減少,但要到20年以後才會降至非吸菸者的水準,膀胱癌則是即使戒菸25年,也只下降60%的相對危險。

參考資料:
1.美國癌症協會(ACS), 2013的菸草與健康圖鑑《Tobacco Atlas》
2.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2013). WHO report on the global tobacco epidemic

 

文章來源:衛福部國民健康署健康九九+

 

檔名 上傳者
張銘倫
張銘倫
張銘倫
張銘倫
張銘倫
張銘倫
張銘倫
張銘倫
張銘倫
張銘倫
張銘倫
張銘倫
張銘倫
張銘倫
張銘倫
張銘倫
張銘倫
張銘倫
張銘倫
張銘倫
張銘倫
張銘倫
張銘倫
張銘倫
張銘倫
張銘倫
張銘倫
張銘倫
張銘倫
張銘倫
張銘倫
張銘倫
張銘倫
  • slider image 1
  • slider image 2
  • slider image 3
  • slider image 4
  • slider image 5
  • slider image 6
  • slider image 7

正確用藥宣導